五老风采之段作章教授

时间:2017-03-13浏览:12设置

段作章:努力追求教书育人的理想境界

段作章,男,1954年生,教授,江苏师范大学原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曾主持“发生学视角下的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机制研究”“青少年学习兴趣的发生学研究”等省部级项目10多项,出版《教学理念怎样走向教学行为》等学术著作10余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透视与展望》等4项成果获得江苏省哲社一、二、三等奖,《创新型小学教师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等6项教改成果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徐州市劳动模范称号。学术兼职:教育部课题评审专家库成员,教育部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库成员,全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基础教育督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领导小组成员。

段作章教授是徐州师范学院77级本科生,先读汉语言文学,后赴河南大学学习教育学1982年1月毕业留校从事教育学教学与研究。在近40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努力践行教师职业道德,以执着的敬业精神、先进的教学理念、前沿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方法,受到历届学生好评。曾获得学校最高教学奖“优秀教学奖”,是学校首批教学名师。围绕学科学位点建设主持过“经济欠发达地区三教统筹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研究”“发生学视角下的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研究”“四习一体教育实践模式建构与实践”等10多项省部级课题,出版《教育迈向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透视与展望》《教学理念如何走向教学行为》等学术专著4部,主编、参著教育学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内隐机制》《关于科教兴省的战略思考》等5项科研成果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创新型小学教师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区域定制教师培训范式的实践样本》等6项教学改革成果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2008年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徐州市劳动模范称号。

一、坚持“学生为本”,育人至上

1.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

1989年至2000年,段老师在教务处从事教学管理,2001年至2014年,先后担任教育系主任、教科院院长。尽管承担着繁忙的行政管理工作,但他始终坚持为本科生、研究生上课,先后承担过公共必修课《教育学》、公选课《班主任工作艺术》;承担过小学教育本科生和成人教育学员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与教学论》;为“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开设过专业课一-《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科研方法》《现代教学论》,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方向)开设过《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年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

2.教书育人融为一体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但是,这种“教育性”不是自然生成的,并非只要有教学活动存在,就必然产生正面的教育作用。正面的教育作用依赖于教师的自觉行为,依赖于教师有意识地挖掘课程的思想教育资源,依赖于教师自身的师德师表形象。段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教书育人相融合,坚持以正面的道理引导学生,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启发学生,以勤恳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学生,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示范学生。

3.追求卓越,常讲常新

他十分关注学术动态,吸纳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努力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比如,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之后,便在《教育学》教学中增加“素质教育研究”,引导学生认识素质教育的内涵、实质以及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代意义。当教育部启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便在“中学课程”一章增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追求、理念更新、模式转换”等内容,让学生关注课程改革、解读课程改革,树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理念,主动打造自身的课程素质。

4.以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示范学生

从课程性质上讲,教育学既是理论性的,又是实践性的。教师既要从理论上分析教育现象,阐明教育教学规律,又要从实践的角度提供方式方法的指导,以自身“教无定法”的教学实践示范学生,让学生在学好文本教育学的同时,从教师身上学到生动形象的教育学。教学中,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中小学实际,联系国家教育改革动态,联系发达国家教育发展走向。注意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常常列举一些教育教学现象让学生分析,提出来自实践的教学问题让学生探讨解决方案。比如“为什么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我国自认为基础教育扎实,为什么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等。学生对这些来自教育实践的问题很感兴趣,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其思考之积极、发言之热烈、气氛之活跃,令人欣慰。

二、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反辅教学

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创新型教师,就必须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积极致力于科学研究,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在教学实践中,他一直坚持常规工作研究化,研究工作生活化,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在教务处从事教育实习管理期间,他主持省教育厅重点教改项目《高师教育实习改革与实践》,提出“前延后续两段式教育实习模式”,以化学系、历史系、音乐系、教育技术系的本科生为对象,开展过两轮改革实验,提高了教育实习质量,取得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受到课题鉴定专家组的高度评价,认为该项成果“在国内同一领域的研究中达到了领先水平”。以此为基础,2013年又主持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四习一体教育实践模式建构与实践》,其标志性成果《基于“标准”的教育见习与实习》于2018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他主持了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创新型小学教师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通过两年多的研究,确定了“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社会适应面宽”的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了“三位一体(课程教学计划、科研训练计划、实践教学计划 )的人才培养方案,撰写了《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与培养策略》等论文,初步总结出适合培养小学教师需要的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型小学教师(本科)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于2004年获徐州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科学研究方面,他始终坚持教学依托科研、科研反辅教学的原则坚持教学、科研、学科学位点建设一体化理念。新世纪以来,我国全面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改革力度之大、影响面之广、要求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作为体现教师教育特色的学科《教育学》,必须积极反映课程改革精神,介绍课程改革的内容。而现有的《教育学》教材和有限的课时又不允许在教学中大量地充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加强学科建设,打造我校教师教育特色,2003年,他组织有关学科教育学的老师撰写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透视与展望》《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学科教育》两本著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透视与展望》于2005年获得江苏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学科教育》于2007年获江苏省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三、恪尽职守,提携后学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统领教育教学工作、人人认同的教育信条。它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色彩。然而,贯彻实践这一信条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他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以先进的教学理念、鲜活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合理的精神营养。在本科生、研究生的论文指导中,更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从论文选题到开题报告,从文献资料的查询到篇章结构的修改论证,从文章摘要的撰写到参考文献的规范注释,一丝不苟,从严要求,为之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担负指导的每一届硕士研究生论文均以较高的质量顺利通过答辩。指导2016届小学教育专业一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时,先后6次提出书面指导意见,并对论文摘要、关键词、文章不当、字词标点作修改润色,最后在答辩环节获得优秀等第。学生感动不已:“遇上您担任指导老师是我的荣幸,您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我将终身不忘,我也要像您这样对待我的学生。”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他十分注意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积极吸纳研究生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有的文章与学生联名发表,有时用自己的课题经费资助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有的发表在核心学术期刊上。每年他都尽最大努力推荐毕业研究生就业,为此欠下了不少“人情债”,有时也有困苦和烦恼,但从不敢怨天尤人,因为这影响到学生现实的就业和未来的发展。

四、脚踏实地,服务社会

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教育学科服务社会的优势主要在于指导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课程与教学改革。为了落实本科生的教育实践训练,他在担任教科院院长期间,与徐州市20余所小学幼儿园共建“教学科研联合体”,为每一个基地学校安排一位教授或副教授、博士,无偿提供智力服务,在校园文化建设、办学特色、课程开发、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深受基地学校的欢迎。2010年以来,这种服务从两两合作走向三方协同(高校、中小学、地方政府 )。先后承担了徐州市、泰州市、连云港、新沂、南京溧水区、新疆奎屯市等地的教师培训项目。2013年至今已连续承担了泰州市卓越教师培训项目,尤其是面向泰州市全员教师开发的大型在线网科课程《泰州师说》,以服务区域教师发展、引领教育教学改革为目标,以区域定制为原则,课程开发理念先进,课程开发机制创新,课程形式生动灵活,形成互联网+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样本。


同栏目信息

热点信息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邮编:221116 电话:0516-83536226 电子信箱:Edu@jsnu.edu.cn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 蝶恋花的直播|免费在线看